走火入魔((道 法 門))走火入魔 凡是稍有一點氣功知識的人,都知道走火入魔是在煉功時出現了嚴重的偏差。清代張路玉所著《張氏醫通‧入魔走火》云:「坐功卻病之法,不過欲斷除妄想,勘破關頭;昧著不能果決,每致壯火飛騰,頭面赤熱,膈塞心神,喘逆蒸汗而成上脫之候;亦有陰氣消亡,強陽不制,精髓不固,二便引急而成下脫之候。」張氏所述,都是走火入魔的典形症狀。然而,「走火」與「入魔」雖然並提,其實兩者是有不同之處的。「走火入魔」,並非危言聳聽,有醫學上的詮釋:練氣功時以意志配合呼吸,增進身體各器官的受氧量及改善血液循環,同時也改變器官生物電荷的共振頻率,以達到電荷平衡分佈的目的。但如果沒有適當指導,練氣可能反而破壞平衡,一旦干擾腦波,可能導致精神錯亂,產生幻聽、幻覺、幻象,這即是所謂的「入魔」;至於「走火」,則是氣功練錯了,造成內臟自律神經錯亂,導致內臟運作失常,像是嚴重心悸、尿失禁、遺精等。至於練氣非「知之而後行之」,而是「知行並進」,必須在老師的監督指導下,邊練、邊學、邊改進。合格的氣功師不僅要能調整自己的經絡電荷平衡,也必須能發外氣幫別人調整。尤其重要的是,氣功師發外氣幫別人後,還必須能運氣回復本身平衡。 所謂「走火」,見證主要是生理方面,把握不住意念,任其朝向邪障的思路上跑,從而出現頭痛腦脹、胸部悶塞、內氣亂竄、癲狂躁越的現象。「走火」一般都發生在築基、煉精階段,根基不穩,急於求成,失去自控、自制能力。特別是當氣動生精時,容易滑入泄欲,導致遺精,影響身心健康。 所謂「入魔」,見證主要是心理方面,把握不位心態,某種情緒佔據絕對優勢,揮之不去,從而失去理智,精神錯亂,行為越軌。 「入魔」一般都發生在煉氣、煉神階段,出現幻覺,神志恍惚,惡魔來擾。《童蒙止觀》將魔分為煩惱魔、陰入界魔、死魔、鬼神魔等四類;《大丹直指》將魔分為六欲魔、七情魔、富魔、貴魔、恩愛魔、災難魔、聖賢魔、伎樂魔、女色魔、陰魔等十類;《鍾呂傳道集》亦說有十類魔,並將它們分為三種:一是在身外見、二是在夢中見,三是在內觀所見。 「走火」的原因,主要是煉功時過於緊張,呼吸過於急重,制止的方法是:「放鬆意念,調和呼吸,或咽津滋陰降火,或念訣驅散邪火。」也要立即停止練功,等到恢復後重新開始。 「 入魔」的原因,主要是執著靜定中出現幻象,而幻象的出現,是由於塵心不淨,心猿意馬,以幻為真。制止的方法,如《聽心齋回答》所述:「凡有所象,皆是虛妄,乃自已神識所化。心若不亂,見如不見,自然消滅,無境可魔也。」《慧命徑》則說:「陰魔出現,必須以武火(生陽火)鍛鍊,即提起正念,專注於守竅,必能採藥歸爐。」
.